近日,《贵州省档案馆藏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档案汇编》(3)由中华书局彩色影印出版。该书为国家档案局组织编纂的《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之一,是《贵州省档案馆藏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档案汇编》(1-2)之续编。
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以下简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组建的经常性救护组织,主要承担战场救护、医疗物资输送、药品拨赠、难民救助、疫病防治及军医培训等工作。其初在汉口成立,时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委员会,后辗转湖南长沙、祁阳等地,1939年2月迁入贵州贵阳图云关,抗战胜利后撤离贵阳。
药品等医疗物资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开展救护工作的必需品,除自制、购买或与其他机构交换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也大量获得海外慈善机构、海外侨胞、爱国人士等在药品和资金上的捐赠。为管理好这些物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在贵阳设材料总库综理卫生材料之保管、出纳、制造、分装等事宜,在战区内适宜地点设材料分库十处,专司卫生材料之保管、制备、供应事宜,以便就近拨赠。这些药品材料,除主要供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各医疗单位外,还向学校、军事机构、社会团体及其他机构等拨赠。
《贵州省档案馆藏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档案汇编》(3)书影
《贵州省档案馆藏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档案汇编》(3)收录抗战期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与各军事机构间关于拨赠药品、器械、卫生材料等医疗用品的往来文书202件,多以文件组方式呈现,时间起于1938年,迄于1945年。其中,收录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与八路军、新四军之间关于派遣医疗队、相互赠予药品等物资的部分档案。
1940年3月,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司令李先念、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总队长林可胜
关于派医务人员协助及拨赠药品的往来文件
《贵州省档案馆藏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档案汇编》(3)的出版,对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