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2022年的中秋带着一场秋雨悄然而至,在这阖家团圆、围坐赏月的日子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不能与家人团聚。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忠诚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诠释着属于他们的“别样中秋”。
值班工作手记
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
清早七点半,和平时一样,禹桂林检查了一遍安全电源控制系统,确保档案库区处于断电状态。八点,检查库房温湿度情况。这几天湿度比较大,他开启了除湿系统。水泵和冷凝塔很快运行起来,十分钟后,库房环境调整到最佳状态,百万卷珍贵档案的安全得到保障。
上午八点零五分,办公室潘广胜(家住省档案馆家属楼)到办公室值班。
上午九点半,电工班值班员郭宗良,40年工龄的老师傅,准备拿打点器一层层巡逻打点。禹桂林抬头对郭宗良说:“郭师,重点看一眼12楼,好像有水声,我怕有点漏水哦。”老郭嗯了一声,十来分钟后回到消防监控室,“确实有滴水情况,已经把龙头拧紧,观察一下,不行换个新的。”说完他继续巡查水泵房和配电室。
上午九点四十分,接待利用处刘燕(家住省档案馆家属楼)到办公室处理紧急公务。
馆(办)领导检查安全保障工作
上午十点,馆长欧阳志国来馆检查值班值守工作,带来节日的问候,还慰问了值班的保安队员。馆长叮嘱大家要认真履职,克服麻痹思想,认真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大家备受鼓舞。
馆(办)领导检查安全保障工作
下午四点,社区来发放慰问品,安保处几个人连忙去帮忙,气氛挺好。又下雨了,在省档案馆大门的屋檐下,居民正有序领取物资。感谢政府在疫情期间对辖区居民的关心。
晚上七点半,拿着强光电筒,禹桂林逐层巡查一遍,看看有什么异常,会不会有窗户没关好,应急灯会不会报警。这段时间省档案馆对外服务暂停了,但是这些设备一样都不能停,都要好好的运行。
晚上九点,雨还在下。消防报警设备响了一下,禹桂林赶紧查看,是通讯系统有错误,复位操作后恢复正常。
大院的保安队员在队长小张的带领下还在巡逻,全天候每一小时不间断的巡逻,确保着使用了20多年的省档案馆大楼的安全。他们好久都没回家了……
这是贵州省档案馆(省地方志办)[以下简称馆(办)]安全保障处一天的工作记录。贵阳本轮疫情发生后,贵州省档案馆大楼所在区域开始实行临时静态管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馆(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迅速梳理关键岗位可到岗人员,积极部署办公值班和安全值守等工作,确保基本工作正常运转、馆库大楼绝对安全,筑牢疫情防控期间档案安全屏障。
为确保馆(办)基础工作正常开展,安全保障处和办公室必须有值班人员坚守。但受疫情影响,安全保障处多名同志不能到岗。安全保障处处长陆震积极要求办理“防疫通行证”,以便到馆值守,中秋节这天,终于拿到通行证的他,放弃了与家人团圆赏月的时光,第一时间从已解封的观山湖区驱车赶往仍处于临时静态管理区域的省档案馆,驻扎下来,坚守岗位。目前,消防监控岗位主要由居住在省档案馆家属楼的冯琴和禹桂林两位同志轮流上岗,电工维护岗主要由郭宗良和何守林轮流上岗,两个岗位都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虽然工作任务很重,但他们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没有任何怨言。郭宗良说:“静态管理就是为了尽快找出病毒传播链,发现感染者,我们今天的辛苦加班,就是为了配合好政府尽快控制疫情,同时也是履行好档案方志人的职责。”
馆(办)领导检查安全保障工作
办公室潘广胜同志也居住在省档案馆家属楼,他主动承担了办公值守任务,负责电话值守调度、政务值班及与驻地社区沟通对接等工作。并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做好相关政策的上情下传,下情上报,组织值班值守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等等。中秋本是“团圆节”,但由于疫情原因,潘广胜与家人已有多天没有见面了。“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回归正常生活,好好陪陪家人。”说起家人,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潘广胜眼里满是亏欠。
这是小潘的心愿,也是大家共同的期盼。
馆(办)其他处室同志,虽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不能到岗,但是居家办公毫不松懈: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不忘职责,时刻在岗,用信念筑牢防疫堡垒,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疫情下的“别样坚守”;同时,也踊跃报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坚守岗位的安保队员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共克时艰的特殊时期,馆(办)上下一心,凝聚起同心抗疫的强大合力,默默守护好一方“责任田”,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仗贡献档案方志人的力量。致敬,平凡岗位上一直坚守的你!
来源:宣传与编研处 作者:张洪、李茜(工作手记供稿:陆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