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14473卷,包括民国7年至民国38年赤水县政府、赤水县参议会、赤水县地方法院、赤水县司法处、赤水县国民兵团、县三青团、民国赤水县党部、赤水县邮局、赤水县船业公会、赤水县商会、赤水县学校等档案全宗。保存较为完整的是从民国28年至38年期间的民国档案。较为详细地记载民国时期的赤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等方面内容,特别是记载了民国时期赤水河盐运的历史和抗战时期的赤水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由于时间较长,保护条件有限,导致这部分重要的档案破损甚至发霉,急需抢救。我馆积极汇报对接,向上争取资金。于2007年,进行“国家重点档案抢救”项目申报,贵州省档案局、遵义市档案局下达赤水第一批抢救重点档案3200卷的抢救经费,正式启动民国档案抢救工作。主要采取拟写条目,条目数字化,案卷修补、裱糊、重新装订等措施加以抢救保护。至今,赤水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已全部抢救完毕,现正在进行全文扫描。
在抢救保护过程中,发现了1935年红军布告1张、抗战档案21000余件,还有部分田地契约文书以及有价值的信封邮票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国家重点档案,我们建议: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对已发现的抗战档案、田地契约文书等重点档案可组专卷或编研成书,开发利用好这些重要的档案资源;二、若乡镇和部门还存在民国时期或其他时段的重要档案,应积极整理规范向档案馆移交,以便安全保管和利用;二、争取地方政府匹配相应资金,对散落民间的民国档案和其它重要档案进行有偿征集,以便丰富馆藏档案的内容,更好地编研利用。为赤水政治、经济、旅游发展、城市建设提供历史查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