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 年 6 月,南京国民政府根据美国顾问建议将原后方勤务部改组成立联合勤务总司令部 , 隶属于国防部,是与陆、海、空军三个总司令部地位相等的最高军事后勤机关。该部仿照美国军制,统筹办理国民政府所有军队的后勤补给,军需生产以及财务管理等事宜。
联勤总部成立后,先后驻于贵州省境内的单位有 30 多个。其中:
驻于贵阳的单位及负责人有:贵州供应局,刘瑛;辎汽 5 团,靳文鑫;辎汽 7 团,唐顺天;辎汽 10 团,谢霖;辎汽 15 团,彭翔九;第 8 汽车修理厂,杨翙轩;第 18 汽车修理厂,汤铭寿;贵阳陆军总医院( 1947 年 1 月,改称联勤总部第 4 后方医院贵阳分院),张祖棻;第 17 供应站,周晋甫;第 49 供应分站,姚天颖;第 17 被服库,刘广新;第 4 军械库,王永恒;第 23 通信器材库,焦经田;第 4 工程器材库,高振声;第 5 卫生材料库 2 支库,陶德本;贵阳营产管理分所,李梦汉;第 12 交通燃料供应连,郭梦庚;宪兵第 5 团第 3 营,王耀仁;监护 1 营,王心怀;监护 2 营,何铄亚;直属汽车连,杨兆南;通信队,易风林;第 52 无线电台,谢安浪。
驻于安顺的单位及负责人有:第 7 临时教养院,田玉璠;第 45 粮秣库,谭铁天;兽医学校,万元超。
驻于遵义的单位及负责人有:第 48 供应分站,徐天祥。
驻于都匀的单位及负责人有:第 47 粮秣库,王泽雷。
驻于毕节的单位及负责人有:第 48 粮秣库,窦汝琪。
驻于镇远的单位及负责人有:第 46 粮秣库,戴秋芬;第 4 临时教养院,任鸿刚。
驻于清镇的单位及负责人有:清镇种马牧场,王紫亭。
驻于玉屏的单位及负责人有:第 1 教养院,石镇澜。
驻于绥阳的单位及负责人有:第 14 临时教养院,陈彬。
驻于湄潭的单位及负责人有:第 17 临时教养院,马正昌。
驻于施秉的单位及负责人有:第 19 临时教养院,唐锄强。
1949 年 11 月贵州解放时,以上单位中部分已调离贵州,部分起义,其余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或接管。
馆藏联勤总部驻贵州单位全宗共有档案 20 卷,形成时间为 1946 年至 1949 年,于 1969 年接收进馆。档案内容中无各单位工作情况,全部为联勤总部各单位人员个人情况,共有 580 余人所填的各种登记表,多为军医单位人员。
有关联勤总部各单位人员情况,还可参阅馆藏第 118 号全宗“第十九兵团”中的有关案卷,主要有联勤总部校官以上起义人员名册、联勤总部人事命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