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多彩贵州 » 省情概况

贵州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动情况(一)(1949年11月至1978年12月)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1949年


1949年11月,贵州省解放。


解放后,贵州全省设置贵阳市以及贵阳、安顺、兴仁、毕节、遵义、铜仁、镇远、独山等8个专区。


贵阳市。


贵阳专区:辖贵筑、龙里、贵定、惠水、长顺、清镇、修文、息烽、开阳、瓮安等10个县。专员公署驻贵筑县。


安顺专区:辖安顺、普定、平坝、紫云、镇宁、郎岱等6个县。专员公署驻安顺县。


兴仁专区:辖兴仁、兴义、晴隆、普安、盘县、关岭、贞丰、望谟、册亨、安龙等10个县。专员公署驻兴仁县。


毕节专区:辖毕节、大定、威宁、赫章、水城、纳雍、织金、黔西、金沙等9个县。专员公署驻毕节县。


遵义专区:辖遵义、仁怀、鳛水、赤水、桐梓、正安、道真、婺川、绥阳、湄潭、凤冈等11个县。专员公署驻遵义县。


铜仁专区:辖铜仁、江口、玉屏、松桃、思南、石阡、德江、印江、沿河等9个县。专员公署驻铜仁县。


镇远专区:辖镇远、三穗、黄平、施秉、岑巩、天柱、锦屏、炉山、雷山、台江、剑河、余庆等12个县。专员公署驻镇远。


独山专区:辖独山、都匀、三都、荔波、平塘、罗甸、丹寨、麻江、平越、黎平、从江、榕江等12个县。专员公署驻都匀县。

1950年


2月10日


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以遵义县城关析置遵义市,由遵义专员公署领导。


5月23日


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贵阳市辖区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区,第一至四区为城区,第五至七区为郊区。

1951年


2月28日


经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批准,撤销遵义市,并入遵义县。


3月18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独山专区所辖的罗甸县划归贵阳专区管辖。


9月20日


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兴仁专员公署自兴仁县城关迁驻兴义县城关。

1952年


7月9日


西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发出通知:同意恢复遵义市,由遵义专员公署管辖。


9月5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贵阳市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合并设置贵阳市郊区。


12月4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将贵阳专区改名为贵定专区,专员公署自贵筑县花溪镇迁驻贵定县城关;独山专区改名为都匀专区;兴仁专区改名为兴义专区。


12月13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撤销惠水县,设置惠水县彝族苗族自治区;撤销炉山县,设置炉山县苗族自治区;撤销丹寨县,设置丹寨县苗族自治区。

1953年


6月11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将平越县改名为福泉县。


6月21日


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贵阳市第四区,并入第三区。

1954年


1月29日


西南行政委员会办公厅发出通知:撤销台江县,设置台江县苗族自治区;惠水县彝族苗族自治区改名为惠水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区。


6月26日


经政务院批准,撤销雷山县,设置雷山县苗族自治区;撤销罗甸县,设置罗甸县布依族自治区。


9月11日


经政务院批准,撤销威宁县,设置威宁县彝族回族自治区。11月11日,威宁县彝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

1955年


1月7日


国家内务部发出通知:惠水县布依族苗族自治区改名为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罗甸县布依族自治区改名为罗甸布依族自治县;丹寨县苗族自治区改名为丹寨苗族自治县;威宁县彝族回族自治区改名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1月21日


经国务院批准,将贵州省桐梓县第十区桃子荡等17个乡划归四川省,建立重庆市南桐矿区。


3月5日


国家内务部发出通知:贵州省遵义市改为省辖市,仍由遵义专区代管。


5月27日


经国务院批准,将贵州省锦屏县的平察、善理、新四、营寨等4个乡划归湖南省靖县管辖。


7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将贵阳市管辖的贵筑县划归贵定专区管辖,并将贵筑县的花溪、中曹、金华、乌当等4个区和阳关乡、石板区的雪厂乡划归贵阳市领导。


8月19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市辖区及县辖区公所名称应改按地名称呼的规定》,贵阳市第一区改名为云岩区,第二区改名为富水区,第三区改名为南明区。


同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贵阳市扩大郊区行政区划的批复,贵阳市对从贵筑县划入的花溪、中曹、金华、乌当等地和原郊区的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撤销贵阳市郊区,设置贵阳市花溪区、贵阳市中曹区、贵阳市金华区、贵阳市乌当区、贵阳市黔灵区。


12月26日


国家内务部通知:贵州省炉山县苗族自治区改名为炉山苗族自治县,台江县苗族自治区改名为台江苗族自治县,雷山县苗族自治区改名为雷山苗族自治县。

1956年


1月9日


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遵义县人民委员会由遵义市迁驻南白镇;仁怀县人民委员会由中枢镇迁驻茅台镇。


4月18日


经国务院批准:


一、撤销贵定专区、镇远专区、都匀专区,设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原镇远专区的镇远、黄平、施秉、三穗、岑巩、天柱、锦屏、剑河等8个县和雷山苗族自治县、台江苗族自治县、炉山苗族自治县以及原都匀专区的黎平、榕江、从江、麻江等4个县和丹寨苗族自治县,共16个县。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原都匀专区的都匀、独山、平塘、三都、荔波等5个县和原贵定专区的长顺县、罗甸布依族自治县、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等3个县以及安顺专区的紫云、镇宁等2个县和兴义专区的望谟、册亨、贞丰、安龙等4个县,共14个县。


二、撤销雷山苗族自治县,恢复雷山县;


撤销台江苗族自治县,恢复台江县;


撤销炉山苗族自治县,恢复炉山县;


撤销丹寨苗族自治县,恢复丹寨县;


撤销罗甸布依族自治县,恢复罗甸县;


撤销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恢复惠水县。


三、将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入遵义专区管辖;将原贵定专区的贵筑、清镇、息烽、修文、开阳、贵定、龙里、瓮安等8个县和都匀专区的福泉县划入安顺专区管辖;将安顺专区的郎岱县划入兴义专区管辖。


7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凯里,在凯里进行建设期间,暂住镇远县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都匀。


7月18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贵州省兴义专区,将所辖兴义、兴仁、关岭、晴隆、普安、盘县、郎岱等7个县划归安顺专区管辖。


7月23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暂住镇远县城。


8月8日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都匀成立。


9月11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松桃县,设置松桃苗族自治县;撤销三都县,设置三都水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于1956年12月31日正式建立。三都水族自治县于1957年1月2日正式建立。


12月21日


经国务院批准,三都水家族自治县更名为三都水族自治县。

1957年


8月27日


经国务院批准,册亨县人民委员会由册阳镇迁驻者楼镇。


11月29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贵筑县,并入贵阳市。

1958年


2月12日


经贵州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贵阳市富水区,并入云岩区。


2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贵州省大定县改名为大方县。


2月24日


经贵州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贵阳市的郊区,以原贵筑县的行政区域设置贵阳市花溪区、贵阳市乌当区。


5月29日


经国务院批准,设置安顺市、都匀市。


12月1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由镇远县城迁驻炉山县凯里镇。


12月29日


经国务院批准,贵州省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一、撤销遵义县,并入遵义市;


撤销安顺县,并入安顺市;


撤销都匀县,并入都匀市;


撤销道真县,并入正安县;


撤销凤冈县、余庆县,并入湄潭县;


撤销关岭县,并入镇宁县;


撤销晴隆县,并入普安县;


撤销福泉县,并入瓮安县;


撤销龙里县,并入贵定县;


撤销贞丰县,并入兴仁县;


撤销册亨县,并入安龙县;


撤销江口县、玉屏县,并入铜仁县;


撤销荔波县,并入独山县;


撤销平塘县,并入独山、罗甸2县;


撤销紫云县,并入望谟、长顺2县;


撤销丹寨县、雷山县、麻江县、炉山县,设置凯里县;


撤销天柱县,并入锦屏县;


撤销台江县,并入剑河县;


撤销从江县,并入榕江县;


撤销施秉县,并入黄平县;


撤销岑巩县、三穗县,并入镇远县。


二、将安顺专区的清镇县、修文县、开阳县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惠水县划归贵阳市管辖;


将安顺专区的息烽县划归遵义专区管辖;


将安顺专区的瓮安县、福泉县、龙里县、贵定县,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安龙县、册亨县、贞丰县,划归安顺专区管辖。

1959年


1月31日


经国务院批准,婺川县改名为务川县;鳛水县改名为习水县。

1960年


5月26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郎岱县,设置六枝市。

1961年


8月18日


经国务院批准:


恢复遵义专区的遵义县、道真县、凤冈县、余庆县;


恢复铜仁专区的玉屏县、江口县;


恢复安顺专区的关岭县、晴隆县、贞丰县、册亨县;


恢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麻江县、天柱县、岑巩县、从江县、雷山县;


恢复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县、平塘县、紫云县、龙里县、福泉县。

1962年


10月20日


经国务院批准:


撤销安顺市,恢复安顺县;


撤销六枝市,设置六枝县;


恢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施秉县、三穗县、台江县、丹寨县。

1963年


3月26日


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调整城乡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通知》,决定将全省的151个城镇和城镇型居民区减少为136个。除贵阳市和遵义市可保留郊区外,其他城镇不划郊区。


4月27日


经国务院批准,将安顺专区的贞丰县、册亨县、安龙县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暂由安顺专区代管。


5月20日


经国务院批准:


撤销镇宁县,设置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同年9月11日,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撤销惠水县,设置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10月23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恢复惠水县;将贵阳市管辖的惠水县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开阳县划归遵义专区管辖,修文县、清镇县划归安顺专区管辖。

1965年


7月28日


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兴义专区。将安顺专区的兴义县、兴仁县、晴隆县、普安县、盘县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谟县、册亨县、贞丰县、安龙县等9个县划归兴义专区管辖。兴义专员公署驻兴义城关。


同日,经国务院批准,将遵义专区的息烽县、开阳县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紫云县划归安顺专区管辖。


11月13日


经国务院批准:


撤销安龙县,设立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撤销贞丰县,设立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撤销册亨县,设立册亨布依族自治县;


撤销望谟县,设立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撤销紫云县,设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11月29日


国务院批准成立六枝、水城、盘县矿区人民委员会。贵州省人民委员会发文明确:矿区人民委员会相当于省辖市一级的人民委员会,直属省人民委员会领导。

1966年


2月1日


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同日,册亨布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2月3日


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2月7日


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2月11日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


2月22日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


一、撤销六枝县,恢复郎岱县。郎岱县人民委员会由下营盘迁驻郎岱镇。


二、从六枝县划出六枝、店子、营盘、鱼塘和普定县大用、索考、化处,以及镇宁县的木岗等8个公社,设置六枝特区。由安顺专区管辖。                             


从盘县划出火铺、沙陀、盘关、断江、洒基、西冲等6个公社,设置盘县特区。由兴义专区管辖。


从水城县划出德坞、以德、艺奇、纳福、煤厂、双嘎、万双、白腻等8个公社,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划出二塘、三合等2个公社,共10个公社,设置水城特区。由毕节专区管辖。    


从玉屏县划出高楼坪、黄道、新庄和铜仁县的敖寨等4个公社设置万山特区。由铜仁专区管辖。


从开阳县划出金中、大水沟2个公社和双流公社所属的5个大队,设置开阳特区。由贵阳市管辖。


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矿区人民委员会,分别更名为特区人民委员会。


3月9日


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安顺市、都匀市。

1968年


6月


经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批准,撤销开阳特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开阳县。

1970年


12月2日


经国务院批准:


一、设置六盘水地区,管辖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


二、撤销郎岱县,并入六枝特区;撤销盘县,并入盘县特区;撤销水城县,并入水城特区。


本年,恢复万山特区。

1973年


6月


经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贵阳市白云区,下辖艳山红、沙文2个公社。

1978年


12月28日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六盘水地区,设置六盘水市,为省辖市。下辖六枝、盘县、水城3个特区,以原六盘水地区行政区域为六盘水市行政区域。六盘水市革命委员会驻水城特区。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